沈陽殯儀服務講述你不知道的冷門知識,中國殯葬進化史
來源:天增德殯儀服務 時間:2023-04-18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僅是大家所了解的那些關于歷史人文的文化,還有殯葬文化也同樣是傳承了千年之久~今天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我國的殯葬歷史~
安葬是人們處理遺體的方法,是親人寄托對逝者的緬懷心情的行為,現代安葬的方法總體分為兩種,遺體保存和遺體消滅,中國殯葬進化史。
1.喪 葬 萌 芽
40000年前【舊石器時代中期】屈肢葬
屈肢葬是我國古代喪葬形式之一,主要就是是把遺體肢骨屈折,呈蜷曲形葬入墓坑。
這些姿勢為何產生?
其實,關于它的淵源、流行時間和地區、表現意義等等的解釋又是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歷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猜測,我們來感受一下。
猜測1:殉葬奴隸的“固定葬式”
據有關資料統計,解放后在陜西、甘肅地區所發掘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墓中,屈肢葬者占70%,直肢葬者占12%,葬式不清者占18%。
據此,有學者以為直肢葬者為秦宗室貴族,而屈肢葬者為殉葬的奴隸,屬于“固定葬式”。
猜測2:怎么舒服怎么來
屈肢葬是按人們日常生活、休息或睡眠的自然姿態來安排死者的,這樣可使其舒適地長眠。
這種說法在云南永寧納西族,四川的一些藏族和普米族及廣西壯族先祖中較為流行。
猜測3:回到媽媽的懷抱
有人認為,這出于某種靈魂托轉的宗教信仰。屈肢葬的姿態像胎兒在胎胞內的樣子,象征著人死后又回到他們所出生的胎胞里面去。
這種葬式含有人怎樣來到人世,就怎樣離開人世,并有讓死者盡快投胎轉世的意思。
或許,還有更多“姿勢”?
這么多的“新姿勢”,相信你一定對古人的葬俗更好奇了。憑借這些細節,竟能推測出如此厚重神秘的歷史文化,是不是超神奇!
這種安葬形式在現今的非洲原始部落還有承襲,而在我國秦人采取這種葬法直至漢代才漸漸消失。
2.初見棺 材
10000 - 8000年前【氏族社會前期】
隨著母系社會的形成,安葬形式也發生了改變,這一時期,在安葬的方式中出現了母親和孩子的墓地排在一排,而父親單獨葬的現象。
同時出現了墓坑排列有序、少數合葬形式的類現代“公墓”的現象,這一時期出土的安葬形式多為仰身直肢一次葬,也有二次葬、俯身葬、屈肢葬、割體葬和甕棺葬。這一時期也開始出現最早的下葬朝向觀念。
3.最早墓碑
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
遼寧牛河梁發現的紅山文化積石塚群內有用三圈淡紅色的石樁圍成三層逐漸迭起的圓壇,下面的土里出土三具人骨,發掘者認為這可能就是早期的“墓碑”了。同一時期的甘肅永靖縣大何莊齊家文化墓地中,也發現了最早的祭祀活動的遺跡,除了出土了人骨,還有祭祀活動宰殺動物的骨架。
4.火葬興起
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
盡管火葬在現代重新推廣,但在古代早已流行。據考古發現,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火葬。在甘肅、遼東、江西都出土了火燒后的尸骨,并伴有隨葬陶壺和石紡輪等隨葬品。有力地說明,火葬并非傳自印度?!赌印す澰嵯隆吩唬骸扒刂饔袃x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然后成為孝子?!?/p>
想當年這兩個人也許就“死后燒不燒的問題”陷入文化差異性探討。
然后可能沒討論出結果,義渠君就死了......
所以后來,羋月的孫子的孫子——秦始皇統一六國,就什么都不跟人家討論了。
5.生死大事
4000年前【夏商周春秋戰國】
中國的封建社會統治者為了穩固統治,利用人們的鬼神崇拜,產生了豐富的安葬禮數,并嚴重影響了之后幾千年的封建安葬形式。夏朝“事鬼敬神”,商殷“先鬼而后禮”,到了周代雖“敬鬼神而遠之”,仍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說法。春秋戰國時期,除了儒家孔子說“吾從周”之外,百家多提倡薄葬,比如墨子。與文化上的百家爭鳴相輝映的,是這一時期的殯葬文化多向發展,既有大面積的奢華陵寢和陪葬物,也有節地薄葬的現象出現。
1700年前【魏晉南北朝】
曹操起帶頭作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喪事最為儉薄的時代,這一時期的安葬形式重在選風水福地,而非修建奢華的陵寢,并對后世的風水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一來因為社會動蕩,戰亂不止,社會經濟遭到重創,二來是因為曹操“盜墓發家”的感悟,下詔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比齺?,皇帝都不修陵寢,達官百姓誰敢僭越?
誰還講究下葬~
但是作為文化人,基本的墓穴壁畫還是要有的。
6.葬品盛行
1400年前【唐宋】
魏晉時期的薄葬之風,隨著隋唐宋朝的經濟飛速發展,又消失在歷史車轍下。今人能看到的最奢隨葬品大多出自這三個朝代的墓穴。盡管當時士大夫有“生而必死,理之常分”的薄葬思想,但隨便一個王侯大夫的墓地都能出土一兩件媲美畢加索畫作價值的寶貝。
7.火葬的形成
1000年前【宋金元】官辦公墓出現
這一時期,火葬成為南方諸多地方的社會習俗,每個城市的寺院必有“火葬場”。三教【儒、佛、道】合一的觀念驅動下,人們對封建迷信達到了空前高度。
今人的燒紙錢習俗就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哭喪風俗也是,占星術、風水術在這一時期被官方合法化,甚至有了“欽定”“御制”的專業部門。宋光宗曰:“禮莫大于事宗廟,孝莫重于執喪?!北M管宋元統治者明令禁止火葬,甚至官方建起最早的公墓給百姓安葬,仍不能阻止宗教對百姓的深遠影響。
8.近現代喪葬
600年前【明清】
到了明清時期,近現代的喪葬傳統形態逐漸成型,紅白喜事之說深入民間,以往的紅事喜慶也延續到了白事里,認為老人在世享盡了子孫之福,升天登遐值得后人慶喜。
這一時期的統治者,從朱元璋到明英宗朱祁鎮的近一百年間,皇帝及藩王死,都會讓大批妃嬪殉葬、陪葬。僅朱元璋駕崩,就令46名妃嬪宮女陪葬,其中12名是宮女,為了保證陪葬的妃嬪容顏不變,會讓妃嬪喝下“安眠藥”,往她們的身體里灌注水銀防腐。到了清朝,雖然官方說法是“不強求”,但殉葬的女子會得到朝廷的“表揚”,甚至全家雞犬升天,貞潔烈女備受推崇,因此清朝殉葬之風毫無收斂。
9.西方影響
100年前【民國】
火葬、公墓推行
民國時期的喪葬禮俗,呈現出新舊、中西雜用并存的特點。一方面傳統的喪葬禮俗仍占據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影響下,上流人群已開始采用新式的喪葬禮儀。從這一時期起,人們對僧道風水的迷信已日趨衰弱,從宋代以來的葬禮佛事逐漸消失。民國起,吊喪不再跪拜磕頭,而是推行脫帽鞠三躬的禮節。
10.花樣安葬
至今【21世紀】
生態葬推行
近幾年,綠色環保概念加深,國家頻頻推崇生態葬概念。所以,殯葬業發展到現在,除了傳統立碑式安葬,更有很多綠色葬。
新式樹葬
古代樹葬即是露天葬的一種,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頗為常見。而現代樹葬是殯葬的一種新形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植一些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
骨灰海撒
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葬法。骨灰撒海,沖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飛躍,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標志。
花壇葬
花壇葬是起源于西方的綠色葬式,是用花壇代替墓穴,將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壇中,花壇上種植花朵?;▔醿r格便宜,經濟環保。改善了環境,節約了土地,改變了傳統公墓死板無生機的形式。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尊重。
草坪葬
草坪葬也是一種源于西方、流行于東方的新型生態殯葬形式。即把骨灰撒入草坪下的洞穴后,上面鋪一塊小小的碑,但占地面積很小,只有現行綠色生態葬法的一半不到。同時,是在眾多生態葬法中保留骨灰盒的一種。(除了壁葬和草坪葬之外,其他生態葬法都不保留骨灰盒)
壁葬
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喪葬方式,在安葬死者的同時為后人留福,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壁葬墻和普通的墻體高低相仿,略厚些,墻體正面分布著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刻上碑文。
服務案例
中華崛起迎盛業 巨龍騰飛頌黨恩——愛國主義教育實地學習
天增德殯儀服務圓滿完成全國勞動模范張景奎同志治喪禮儀服務工作
天增德殯儀服務圓滿完成前國足主帥高豐文先生殯葬禮儀服務工作
靈堂搭設